“一桶水”的角色:“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,自己要有一桶水”。这一隐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能力的必要储备,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有人甚至认为,在现代社会,教师只有“一桶水”已经不够了,应该是“自来水”,什么时候想要,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;不管要多少水,都可以哗哗流出来。在教育理论上,“桶论”强调教师要“给”学生一碗水,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,这立刻使人想到“灌输”的形象。教师的桶和学生的碗里装的都是“水”,教师倒给学生的知识没有进过学生本人的处理。“桶论”反映的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,学生被当成被动的容器,被教师注入知识,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倒出来。因此,教师光有满满才一桶平常水是不够的,还需要更加具有丰富营养的、高质量的水。
|